一、团队基本情况
团队由70后引领,80后作为中坚力量、90后作为后备力量,是一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青年科研团队。现有教师14人,博士学历100%,高级职称2人,副高职称5人;女教师9人,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(含二级教授1人)4人,平均年龄37岁。团队负责人由天艳教授为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、国务院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、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和设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。团队中1人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、2人获国家级人才称号,1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。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重大研发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0余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,授权专利80余件。相关事迹先后被澎湃新闻、大众网等媒体多次报道。
二、团队突出事迹
助推标准实施,农产品毒素检测技术领先国际。团队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、四环素、赭曲霉毒素等污染现状,结合电化学发光、荧光、电化学、光电化学等多种检测方法,发展了一系列的快速检测器件,并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,3篇获高被引。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,部分技术已与宜兴等地方政府达成产学研共识,形成了从基础理论、关键技术创新到农业传感器应用研究的鲜明特色,显著推动了农业领域传感器的及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。
攻克土壤污染难题,保障国家农业种植安全。团队始终致力于农业前沿及突出的短板问题,攻坚克难,开拓创新。获批的江苏省双创计划紧紧围绕土壤中重金属检测及修复难题,提出了多种重金属检测方法,研制便携式检测器件,创制可回收的土壤修复纳米材料。已发表论文20余篇,申请专利10余件。
彰显“立德树人”本色,全方位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。团队除担任本科生、研究课程外,更是带领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检验研究成果,极大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学生先后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(论文)一等奖1项,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等荣誉,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4项。团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,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,硕士研究生42名,2人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,校长奖学金、国家奖学金6人次,组织召开农业传感相关的专题研讨会近10次,为促进农业传感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